日期:2022-06-11 01:10:00八掌柜发布:www.bazhanggui.com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人气:81我来评论
在中原河南之南一隅的邓州市花洲书院内,有四株桂花树,这也正是花洲书院的象征。 花洲书院是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诞生地,为北宋文坛大家、政治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府时创立的一座书院。花洲书院位于今邓州市人民东路,占地面积211亩。书院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五进四院是书院的主体部分,由讲堂、春风堂、藏书楼等建筑组成。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现存及经维修建筑为清代建筑风格,春风堂、万卷阁、范文正公祠和景范亭等保存完好。 范仲淹一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公元1045年秋天,57岁的范仲淹从西北贬谪邓州。范仲淹到任后,整顿吏治,垦荒屯田,鼓励稼穑,兴办学堂,得到中原人民极高的赞誉。巩义康百万山庄中堂有一副对联:“诵鼎上书,常愿景行正考父;任天下事,可能遥揖范希文。”将范仲淹与孔子先祖正考父相对,可见古代中原人对范仲淹的爱戴。 “国欲昌而必重学”。繁杂的政务之中,范仲淹始终念念不忘兴办教育。他四处考察,慎重选择,在邓州市东南角百花湖畔,兴建了名震一时的花洲书院。从此,偏僻的邓州城有了琅琅的读书声。这读书声传得很远很远,浓浓的书香同百花湖上盛开的荷花一样,浸润着邓州城的户庭窗牖,启迪着邓州人的心智,春风堂下花香满。 每每公务结束,范仲淹亲自教书授课。他兴国安邦的宏伟抱负、先国后家的忧乐情怀,学富五车、锐意革新的睿智才学,通过一言一行、一案一尺、一笔一墨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如百花湖畔汩汩的清泉,润泽着邓州这片古老而焦渴的土地,润泽着莘莘学子的饥渴心灵,伴随着他们成长,苟利国家生死以。一个个栋梁之材从这里起步,走出邓州,走向广阔天地,为国为民贡献出自己的才华。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仁人志士数不胜数,灿若星河。 在这里走出的状元贾黯归乡省亲,拜谢恩师范仲淹。范仲淹送其“不欺”二字,成为其一生“上不欺天,下不欺地,中不欺黎民苍生”的为官处事箴言。作为树中君子,桂花沉稳平静,性格内敛,品德高洁。而一代名士和严师,范仲淹满心寄望弟子们能胸怀抱负品德高“桂”,静心如水,潜心学业,将来能“蟾宫折桂”,报效国家。为此,他亲自在院中植下了四株桂花树。葱郁的桂花树一度蓬勃繁茂,郁郁葱葱。然而历史烟云生生灭灭,千年桂花树终毁灭于兵燹,可花洲书院的忧乐精神却代代相传,在历史深处散发着明亮光芒。至清代康乾盛世,人们又在这里植下了青葱的桂花树。如今四株桂花树干粗如碗口,淡褐色的树皮光洁明滑,枝叶疏密均匀,叶片肥厚,浓碧隐忍,大团大团的绿,如浓重的云朵,伴随着花洲古韵氤氲四起,轻轻摇曳。波浪起涌的浓郁桂花香,一次次把人们的心灵濯洗得澄澈透明。 桂花树下,一块青石历经沧桑,上面赫然朱书“范仲淹植桂处”。斑驳的苔藓让人透过历史的烟云,看到范仲淹荷锄植树的一片深情。 桂花树枝柯相交,生机勃发,花香芬芳,让我忆起2005年的春天。就在这春风堂前,就在这繁茂的桂花树下,作家二月河先生亲自为我颁奖的事。二月河幼时随父母南下,成长于邓州,在花洲书院求学。其40岁时焚膏继晷,以一个业余作者身份创作出皇皇巨著《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深受海内外广大读者喜爱。那是一次隆重的文化盛会。历经三年修葺,花洲书院重修竣工,旧貌换新颜,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由河南省政协《协商论坛》杂志和邓州市政府联办的“忧乐杯”全国征文揭晓,我的诗稿荣获二等奖。曾在花洲书院读书生活的二月河先生神情愉悦地为我颁奖,并合影留念。其时三月初至,树叶初绽,光影斑驳。颁完奖,人们争相与二月河合影。其时旁边一位扫地大嫂高声喊着二月河,说是老同学,二月河老师呵呵一笑,赶紧走过去,拉着大嫂,说:“得先跟老同学合影。”二月河先生的品格风范一如范仲淹先生平和,如桂树一样高洁。 回首,掩映在绿色丛林中的花洲书院肃穆端庄,苍远古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