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掌柜祝福语:生日祝福语-生日快乐祝福语-生日文案祝自己-2023最火生日短句-生日短句8个字暖心

网站历程|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搜索
原创美文分类 校园美文 随笔美文 优美散文 人生感悟 心情日记 情感美文 励志人生 原创美文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12-30 05:21:00八掌柜发布:www.bazhanggui.com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人气:78我来评论

导读:《经济 学 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由[美] 亚瑟·奥沙利文 / 史蒂文·谢弗林 / 斯蒂芬·佩雷斯 著作,后浪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5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是一本由[美] 亚瑟·奥沙利文 / 史蒂文·谢弗林 / 斯蒂芬·佩雷斯 著作,后浪丨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5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一):从经济性角度看:多少电影会拍续集?

  经济学研究的都是关于选择的问题,但我们很少碰到“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选择。如果你坐下来读书,你不会一次就读完整本书,而是决定读多少页多少章。经济学家从边际角度考虑问题,思考某一变量一个单位的增加会如何影响另一个变量和人们的决定。当我们提及边际时,我们所说的是一个微小渐进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边际原理的基础是比较一项特定活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一项活动的边际收益(Marginal benefit)是指小幅增加该活动产生的额外收益。例如,让书店多营业1 小时的边际收益等于这 1 小时多销售图书增加的收益。同样,边际成本(marginalcost)是指小幅增加该活动产生的额外成本。

  例如,让书店多营业 1 小时的边际成本等于这 1 小时多支付的工人工资和设备成本。应用边际原理思考书店经营问题,如果边际收益(增加的收益)大于等于边际成本(增加的成本),那么这家书店应该多营业 1 小时。例如,如果图书销售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 80 美元,而工人工资和设备使用引起的边际成本等于 30 美元,那么多营业 1 小时就能使书店利润增加 50 美元。

  只要增加一项活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我们就应该不断增加该项活动,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在边际上思考问题使我们可以调整优化自己的决策。我们可以使用边际原理来确定某变量的一个单位的增加是否会增加我们的福利。正如书店老板可以决定是否多营业 1 小时,你也可以决定是否多花 1 小时备考心理学中期考试。当我们到达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水平时,我们没有办法做得更好,优化调整也就结束了。

  为了阐明边际原理,让我们来思考电影续拍的问题。一部电影获得成功,制片人自然会想要制作下一部电影,使用原班人马继续故事情节。如果第一部续集也获得了成功,制片人会思考再拍第二部、第三部,甚至更多续集。我们可以使用边际原理来研究应该制作多少部电影的决定。

  图2-3

  图2-3展示了电影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从收益来看,电影续集比原电影产生的收益要少 30%,而且继续续拍,收益还会进一步下降。图2-3的数据表第二栏显示,第一部电影产生的收益为 3 亿美元,第二部为 2.1 亿美元,第三部只有 1.35 亿美元。这在图中表现为斜率为负的边际收益曲线,其边际收益从第一部电影(点 a)的 3 亿美元,下降到 2.1 亿美元(点 b),然后到 1.35 亿美元(点 c)。

  从成本来看,拍摄一部典型的美国电影需要的制作成本大约为5,000万美元,宣传成本大约为7,500万美元。 3 数据表第三栏显示,第一部电影的成本为 1.25 亿美元,在图中表示为边际成本曲线上的点。随着电影续集数量的增加,边际成本不断上升,因为影星在制作续集时一般都会要求更高的工资。在图2-3中,边际成本到第二部电影(点 e)时增加到 1.5 亿美元,到第三部(点 f)时增加到 1.75 亿美元。

  在本案例中,前两部电影是盈利的,但第三部却亏损了。对第一部电影而言,边际收益(点 a 为 3 亿美元)超过了边际成本(点 d 为 1.25 亿美元),产生了 1.75 亿美元的利润。第二部电影的成本更高而收益更低,但它仍然是盈利的,因为边际收益超过了边际成本(2.1 亿美元减去 1.5 亿美元),利润为 6,000 万美元。而到第三部电影,边际成本(1.75 亿美元)超过了边际收益(1.35 亿美元),亏损了 4,000 万美元。可见在本案例中,电影制片人应该只拍一部续集。

  尽管这个案例显示只有两部电影可以盈利,但是在拍摄电影中,也可能存在其他情况。如果第三部电影的收益增加,其边际收益就会大于边际成本,那么拍第三部电影就是明智的。同样,如果第三部电影的边际成本减少,比如演员不要求那么高的片酬了,那么第三部电影也能盈利。许多电影都有多部续集,比如《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星球大战》。相反,许多盈利的电影,比如《婚礼傲客》和《偷天情缘》,都没有续集。对于后面两部电影而言,拍摄续集预期的收益下降和成本上升过大都使得续集不可能盈利。

  注:本文摘自《经济学究竟是什么》第2章边际原理部分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二):《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人人都该读一点经济学

  果说12月是众多大瓜集中丰收之月,相信我辈在瓜田吃瓜吃到脸酸的猹们都会同意这个观点。太多大瓜的连续暴击之下,让猹猹们累到瘫倒之余,也不免感慨,这年月,吃瓜都自带学习属性了,如果说薇娅事件算是一次纳税科普,让人们重新认识了电商直播这个行业,那么李靓蕾讨伐王力宏的长篇檄文中更是涉及到不少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至有心理分析师专门将文章中涉及到的心理学内容写了一篇长文帮大家科普,以便使广大吃瓜群众吃瓜吃得更加深入彻底。

  当然,除了心理学知识,受过高等教育的李女士对于经济学也很熟知,比如她在信中感慨自己为了家庭牺牲了事业,这里所讲的到的机会成本,便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简言之,就是当人们做出甲选择,就相当于放弃了乙选择。比如你今天的饮料预算只有20块钱,那么点一杯咖啡或者点一杯奶茶,只能二选一。鲁迅先生所谓的“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写作”,也是这样一种选择。鸡汤有云:我们一个一个选择造就了今天的我,这个也是所谓的机会成本,我们一次一次地在选择面前做出自己的选择,然后每一次的选择推着我们变成现在的模样。

  从今年年底这几个大瓜也可以看出,经济学听起来看似高大上,其实却是和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大到国家、企业,小到家常购物、理财投资,是我们一生受用的常识,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可以让我们在人生关键处正确对待各种选择,努力做出最优的竞争策略,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人人都应了解的学问。如果经济小白想了解下经济学的种种,那么《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一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已经出到了第6版的经济学通识读本共分18章,在编写体例上选择的是标准的先总述后分述的方式,对于初学者十分友好。第1章概述过经济学是什么之后,从第2章开始讲述经济学的主要原理,讲述经济学中涉及的基础概念,从垄断和价格歧视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生产技术与成本,一直讲到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失业和通货膨胀总需求和总供给财政政策货币和银行系统等等经济学的有关概念,甚至连国际贸易和金融也都有所涉及。

  整部书简明介绍了有关经济学的种种基础概念,书中列举了不少基础的经济学模型和严密设计的经济学实验,以便于对经济学毫无了解的读者循序渐进的构建基本认知,对经济学能有初步了解。对于5个核心原理,机会成本,边际原理,自愿交换,边际报酬递减和实际价值名义价值原理有基础的了解和掌握精准的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对于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出决策,有着很大的帮助。

  看完这本书以后,经济学小白如我不光是明白了,为什么穿越者们穿越过去总是能靠制造肥皂和玻璃杯发家致富,因为这些物品在当时具有稀缺性,高溢价性,所以穿越者们马上就能积累起创业的第一桶金,开启自己的爽文主角之路。甚至日常收看经济新闻时对于那些以前常常听到却半懂不懂的经济名词都有了全新认识。

  可以说,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书如其名,用18章的内容向我们解读了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适合对经济学感兴趣,希望了解一些经济学概念的读者。作者或许也是考虑到这本书主要是面向大众进行经济学科普的,在循循善诱方面可以说是做得非常到位了。每一章的开头处会列出本章学习重点,正文完结后还会归纳整理出要点若干供读者加深印象。对于一些专业名词,为避免影响读者领会其意,会以小标签的形式做成名词解释插在相关位置。每章还附有非常联系实际或者直接化用书中实例给出的习题,通过这些有相当数量的练习题,让读者可以对这张学习的知识马上进行实地自查,可以供读者验证一下自己对于这张内容是否详尽掌握,马上可以自测出对于书中概念的了解程度。非常适合对于经济学一无所知的小白读者快速上手,一窥经济学的究竟。

  每章的正式内容结束以后,作者还不忘搞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专栏,提出一个人们日常生活中会遭遇到的经济学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也是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比如说通货膨胀会如何影响贷款人和借款人一类,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读者马上就能将刚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实地应用中去。

  好的内容来自于优秀的作者团队,这本书的三位作者,也是赫赫有名,一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他所写的《城市经济学》是畅销全球的著名经济学著作,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写过《理性预期艺术》,他的个人研究领域就是宏观经济学、公共财政和国际经济学,长期担任美国财政部税收分析办公室经济学家,是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者,第三位作者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体育、经济劳动经济和计量经济,可以说这三位作者都是业界大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学者,由这样三位大牛操刀的经济学科普书自然值得一读。

  另外,这本书的两位译者的研究领域也都是经济学相关,一位是城市经济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从事经城市经济研究,如此强有力的译者团队,让这本书的干货满满。

  读完这本书,相信每位读者对于经济学都能有一番全新的认识。更进一步认识到,在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读一点经济学,经济学不光是一门能够让人们受用一生的学问,更是每天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尤其是让我们学习以后可以更精准的进行思考作出判断,学会解读数据的一门通学,经济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重要,这或许也是三位作者要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千方百计要给读者们讲清楚,经济学究竟是什么的目的之所在了。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三):曾卖到70万一剂的天价药,为啥3.3万谈判成交?看懂就知道,是经济学规律在砍价

  2021年11月11日,全民狂剁手的日子里,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就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国家医保集采价格,舌战研发企业:渤健公司谈判代表——

  ……

  张弛之间,上市之初69.7万人民币一剂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国家砍到3.3万元以下成交,顺利进入医保目录。

  说到这儿,有几个问题——

  一针5ml的注射液,凭什么卖到近70万?金子吗?5ml纯金也没这么贵!

  70万一针的药,怎么就能砍到3万3?利这么厚吗?万恶的资本家,心真黑啊!

  既然这样,国家为什么不能再砍点?不就是药水吗,薄利多销,就跟新冠疫苗一个价,不行吗?

  如果你学过一些经济学,就会理解,上述疑问其实都不成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自有其内在规律,不是单凭感情或者是非善恶,就能解释清楚的。

  经济学家亚瑟·奥沙利文就在他的大作《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中,分析过一个药品垄断高价的案例。奥沙利文指出,经济学五大基本原理之一,就是自愿交换,具体来讲,交易双方之间的一次自愿交换,会同时改善双方的福利。由此看来,药厂并不亏本,还是有的赚,不然谈判代表也不会自愿成交。

  那么根据奥沙利文的观点,70万一剂,到底合不合理,3.3万又是怎么砍下来的?我们随后仔细解说。当然,你也可以先看一看他的代表作《经济学究竟是什么》,就了然了。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是一本什么书?

  这么说吧,如果你想只读一本书,就对经济学总览全局、登堂入室,那这本《经济学究竟是什么》,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

  本书由北美著名学府的三位学术大牛共同创作,比如奥沙利文,就是常春藤盟校普林斯顿的经济学教授。翻译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博士生,城市经济研究专家,也是实打实的行业大拿。

  自出版以来,《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持续热销,至今已出到了第六版,不夸张地说,有成为“元经典”的潜质。尽管出自如此豪华的“作译者天团”,但学术大牛的功底就在于,本书对小白而言,不深不浅刚刚好,果实丰硕,也要稍微跳一跳,才吃得到。

  说它不深——

  全书18章采取总—分结构,前2章阐明基本概念和原理,后16章全是一个个具体的情境,比如GDP与全民福利、就业与收入问题、失业和通膨问题、货币银行系统等等,有点像《论语》里的师徒情境对话,采用了一条“情境式案例→核心关键词→手把手分析→应用场景”的叙事路径,简明渐进,建构了经济学基本框架。

  哪怕合上书,你把理论和原理全忘了,总归还记得几个书中案例——“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吧?那还是开卷有益。

  说它不浅——

  因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要建立数学模型,用统计学手法去证实或证伪。但也不用担心,《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介绍的,只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模型和通行的经济学实验,每一个章节,前有导语,中有名词解释,末尾有总结、练习和注释——很少有大学老师,能讲这么细的。全书图文并茂,几乎三步一图五步一表,对你的大脑“立体轰炸”,想要钻进去并不难。

  下面咱就削尖脑袋,钻钻看。

  所谓纲举目张,《经济学究竟是什么》的前两章,就是全书的总纲,阐述了经济学的四种思维方式(假设简化、孤立变量、边际思考、理性回应激励)和五大基本原理:

  比如原理1:机会成本,就是说,你为了获取某件事物而放弃的东西,包括所有直接、间接、显性、隐性的成本付出,这些在本书第5章《生产技术与成本》中,有集中阐述。

  看完这一段你就会发现,我们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或判断的时候,经常性的,会低估机会成本。

  举一个书中的例子,你为了拿一个大学文凭,付出了怎样的机会成本?我们大多数人,会计算四年的学费和时间成本。

  但你想过没有,时间成本可不是说说而已,价值如何核算?奥沙利*做了一个假设,这个高中生没读大学而去做了银行柜员,每年有2000美元的薪水,四年累计8000刀,这就是他的时间成本。

  当然,作者在这里也算少了,正常情况下,不会四年不加薪吧?此外,把原定的读大学的学费存银行或者买理财,收益又是一大笔;中学时在家吃住,和大学时住校,食宿费用差价并不小,四年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钱……

  于是作者也忍不住了,后来在本书第10章《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中,肯定地说,决定劳动者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育程度,还拿出数据支持:

  2009年美国的统计显示,大学毕业生中位年收入56700美元,高中毕业生只有32600,大学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的中位年收入,高了足足74%。而反过来,高中毕业生的贫困率,则是大学毕业生的3倍,而高中辍学者,贫困率更是大学毕业生的7倍多。

  这里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程度越高,机会成本也就越高,产出也就“应该”越丰厚。当然你也可以说,投资和回报未必成正比,但既然前期投入这么高,那么当今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不愿低就,考研热持续升温,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话说回来,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出现研究生送外卖,本科生啃老,又该怎么说呢?那就要看本书后面的解读了——提示一点,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经济学基本原理4:边际报酬递减。

  要搞懂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就要先说清经济学基本原理2:边际原理。

  就是说,只要增加一项活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我们就应该不断增加该项活动,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打个比方,一家甜品店正常营业,每天是8小时,如果延迟下班1小时,多卖出的甜品,利润就是边际收益,多耗费的水电、员工加班费、设备损耗,就是边际成本。至于本店该不该加班,该加几个小时,就是边际原理在权衡了。

  此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不成立的,因为甜品店这种业态,毕竟不是7-ELEVEN,黄金时段一过就不上客了,继续撑下去,边际成本会大于收益,在这个节点来临之前,按照边际原理,就是关门打烊的时间了。

  前边说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情况和甜品店、7-ELEVEN还不一样,前者是垄断经营,后者为自由竞争。

  有啥不一样?

  奥沙利文在本书第7章《垄断和价格歧视》中,设计了一个关节炎药物的案例。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同时考虑到机会成本,投入数额巨大。某款关节炎药物,研发成本高达1400万美元,新药一旦上市,其他厂家做仿制药,只要担负生产成本就行了,售价可能差几个数量级。

  比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费尽周折从印度走私仿制药,可以只卖500,国内正版药则是60000,这里的差价,主要是研发成本。印度方面,其实是盗窃格列卫的垄断专利来牟利,在电影中,后来遭诉讼查禁。这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不然都去仿制,谁还砸钱搞研发呢?

  所以本书的观点是,授予公司垄断专利是有益的,原因在于——

  当然,这种“保护”也要有“边际”。本书假设,企业垄断经营此种关节炎药物,一年收入200万美元。

  给你3年保护期?

  垄断收入600万,亏了。

  给你20年保护期?

  垄断收入4000万,药厂狂赚2600万,社会亏了。因为按照书中观点,垄断会令价格更高产量更低,从而影响社会效率。

  那么给予7年保护期,刚好把研发投入1400万赚回来,按照边际原理是最合理的。

  由此说回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谈判,上市之初将近70万的药,当天第一次报价,厂家只喊到53680元。这不是药厂良心发现,也不是国家动用了行政铁腕,而是这种药早在2016年就在美国获批上市了,当时在国外卖到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万),到2021年谈判时,研发成本已回笼很多年,“边际”允许大幅回落。

  当然在此基础上,还有另外的原因,就要用数字说话了,咱们来算笔账——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一种“孤儿药”,专门针对脊髓型肌肉萎缩症患者,这是一种发病率极低极低的“小群体”。

  我们估算,中国一年新生儿1500万,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就是1500名患儿。每年至少6针才能维持,按最初的天价:70万,取个整,就是400万。1500个家庭,总有那么5个顶级富豪,能够承受吧?那么药厂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是400X5=2000万。

  谈判之后,3.3万一剂,每年6针,取个整就是20万,走医保的话,患者大概只负担6万。一年6万,你说1500个家庭里,有多少能承受?少说也有300家吧?那么药厂的营收就是20X300=6000万。

  按照边际原理,药厂加大产量带来的边际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进医保前后,营收翻了三倍;同时,随着时间和销量递延,研发成本被摊薄,可持续降低边际成本,在中国这样的庞大市场,药厂降价促销,其实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这才是谈判成功的关键。

  同理,你也别杀太狠,一不留神超过了成本收益“边际”,买卖就不成了。

  慢慢来,按这个原理推演,后面几年,药价还有的“砍”。当然了,如果考虑通膨因素,后面只要不涨价,其实就是降了。

  通货膨胀,属于典型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是一个总—分结构,后16章的分述,又分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和宏观经济学部分,其中前八(3—10章)为微观,后八(11-18章)为宏观。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奥运会的射击、柔道之类个体项目,相当于微观,注重研究个人、家庭、公司层面的经济规律;如足球、排球之类团体项目,相当于宏观,以一个国家的经济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通货膨胀背后,反映了本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5:实际价值—名义价值原理。

  也就是说,对人们真正重要的,是金钱的实际价值,即购买力,而不是其名义价值(书中又称表面价值)。这里所谓名义价值,就是你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实际价值,就是这个数字能买到的产品或服务。

  本书以1974-2001年的美国社会最低工资为例,1974年最低时薪2美元,一周干40小时,就是80美元,可购买的标准日用消费品组合,为1.7个单位;到了2011年,最低保障升到了每小时7.25美元,但经过几十年的通胀,每周的收入,可购买标准日用消费品组合,只有1.29个单位。

  这就是说,这些年来,美国社会的最低工资,名义价值增高了3倍多,但实际价值却下降了。这背后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大家不妨继续翻阅本书。

  宏观经济学还有一个典型研究内容,就是某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这些年来在中国,这个词几乎成为一个精神图腾。

  按照前述的原理5,GDP和大多数经济指标一样,也有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区别。至于说,二者如何核算和区分,敬请参看《经济学究竟是什么》,在此不再赘述。

  因为说到底,我们最关心的,不是GDP怎么算,而是它和我们的切身福利有什么关系?一般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大大正相关,国家GDP越高,个人福利才有可能越好,但奥沙利文在本书中也指出,有一些经济福利,是GDP无法统计也无法描述的。

  因为GDP的核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那么在公式之外——

  环境污染对社会价值的影响,如何体现?

  休闲时间增加对社会福利的加成,怎么核算?

  跳蚤市场、地摊经济、非法收入等等所谓“地下经济”,又该怎么论?

  据本书统计数据,即使是高度发达国家,地下经济占GDP的比例,也要在15%-20%,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高达40%。像今天我们狂剁手的某宝,还有刚刚补缴了大量税款的某薇,可以说,早年间,也是以“地下经济”的形式,野蛮成长起来的,是不占GDP的。

  但对老百姓来说,GDP最大的漏算,就是家务和儿童照看,作者似乎也对此感同身受,把它放在了GDP无法衡量的社会福利第1位。

  像做饭、洗衣、看孩子等等,按本书的说法,是一种“家庭生产”,但如果我们不请家政自己干,那就不会产生市场交易,从而没可能进入GDP统计,很多全职主妇,也就很委屈地被社会和家人看做了“闲人”。而恰恰是这一部分“家庭生产”,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福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凡工业化社会,当女性可以外出就业赚取收入时,有意愿生孩子(或者多生孩子)的就会越来越少,生育率必然下降,大部分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地区,都要比落后的国家或一个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地区,出生率要低。可不可以这么说,是人们更多地将精力贡献给了“显性GDP”,却对身边的“隐性GDP”,有所让渡呢?

  至于说,GDP上升,对于生育率有什么反作用?如何把GDP增量,转化到这些被遗漏的社会福利中来?那就是经济学家的事情了。在此,我们看到的是,即便是宏观经济学,并不关注个体,但也对每个国民的切身发展和福利,联系紧密影响深远。

  有人问,聊了这么多经济学,学了经济能变“高富帅”吗?

  其实学经济学最宝贵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用经济思维来看世界,了解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提升认知世界的维度,做出最科学、最有利的理性选择。所以,《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一书的副标题,就叫做《一种超越个人喜好的科学分析方法》——没错,无关善恶,不论好恶,经济学不过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到那时,你对钱就看得很淡了,已经是精神上的高富帅了,不是吗?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四):曾经卖到70万的天价药,却3.3万就谈判成交?背后是经济学规律在砍价

  2021年11月11日,全民狂剁手的日子里,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现场,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就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国家医保集采价格,舌战研发企业:渤健公司谈判代表——

  ……

  张弛之间,上市之初69.7万人民币一剂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被国家砍到3.3万元以下成交,顺利进入医保目录。

  说到这儿,有几个问题——

  一针5ml的注射液,凭什么卖到近70万?金子吗?5ml纯金也没这么贵!

  70万一针的药,怎么就能砍到3万3?利这么厚吗?万恶的资本家,心真黑啊!

  既然这样,国家为什么不能再砍点?不就是药水吗,薄利多销,就跟新冠疫苗一个价,不行吗?

  如果你学过一些经济学,就会理解,上述疑问其实都不成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自有其内在规律,不是单凭感情或者是非善恶,就能解释清楚的。

  经济学家亚瑟·奥沙利文就在他的大作《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中,分析过一个药品垄断高价的案例。奥沙利文指出,经济学五大基本原理之一,就是自愿交换,具体来讲,交易双方之间的一次自愿交换,会同时改善双方的福利。由此看来,药厂并不亏本,还是有的赚,不然谈判代表也不会自愿成交。

  那么根据奥沙利文的观点,70万一剂,到底合不合理,3.3万又是怎么砍下来的?我们随后仔细解说。当然,你也可以先看一看他的代表作《经济学究竟是什么》,就了然了。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是一本什么书?

  这么说吧,如果你想只读一本书,就对经济学总览全局、登堂入室,那这本《经济学究竟是什么》,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

  本书由北美著名学府的三位学术大牛共同创作,比如奥沙利文,就是常春藤盟校普林斯顿的经济学教授。翻译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博士生,城市经济研究专家,也是实打实的行业大拿。

  自出版以来,《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持续热销,至今已出到了第六版,不夸张地说,有成为“元经典”的潜质。尽管出自如此豪华的“作译者天团”,但学术大牛的功底就在于,本书对小白而言,不深不浅刚刚好,果实丰硕,也要稍微跳一跳,才吃得到。

  说它不深——

  全书18章采取总—分结构,前2章阐明基本概念和原理,后16章全是一个个具体的情境,比如GDP与全民福利、就业与收入问题、失业和通膨问题、货币银行系统等等,有点像《论语》里的师徒情境对话,采用了一条“情境式案例→核心关键词→手把手分析→应用场景”的叙事路径,简明渐进,建构了经济学基本框架。

  哪怕合上书,你把理论和原理全忘了,总归还记得几个书中案例——“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吧?那还是开卷有益。

  说它不浅——

  因为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要建立数学模型,用统计学手法去证实或证伪。但也不用担心,《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介绍的,只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模型和通行的经济学实验,每一个章节,前有导语,中有名词解释,末尾有总结、练习和注释——很少有大学老师,能讲这么细的。全书图文并茂,几乎三步一图五步一表,对你的大脑“立体轰炸”,想要钻进去并不难。

  下面咱就削尖脑袋,钻钻看。

  所谓纲举目张,《经济学究竟是什么》的前两章,就是全书的总纲,阐述了经济学的四种思维方式(假设简化、孤立变量、边际思考、理性回应激励)和五大基本原理:

  比如原理1:机会成本,就是说,你为了获取某件事物而放弃的东西,包括所有直接、间接、显性、隐性的成本付出,这些在本书第5章《生产技术与成本》中,有集中阐述。

  看完这一段你就会发现,我们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或判断的时候,经常性的,会低估机会成本。

  举一个书中的例子,你为了拿一个大学文凭,付出了怎样的机会成本?我们大多数人,会计算四年的学费和时间成本。

  但你想过没有,时间成本可不是说说而已,价值如何核算?奥沙利*做了一个假设,这个高中生没读大学而去做了银行柜员,每年有2000美元的薪水,四年累计8000刀,这就是他的时间成本。

  当然,作者在这里也算少了,正常情况下,不会四年不加薪吧?此外,把原定的读大学的学费存银行或者买理财,收益又是一大笔;中学时在家吃住,和大学时住校,食宿费用差价并不小,四年下来,也是一笔不菲的钱……

  于是作者也忍不住了,后来在本书第10章《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中,肯定地说,决定劳动者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育程度,还拿出数据支持:

  2009年美国的统计显示,大学毕业生中位年收入56700美元,高中毕业生只有32600,大学毕业生比高中毕业生的中位年收入,高了足足74%。而反过来,高中毕业生的贫困率,则是大学毕业生的3倍,而高中辍学者,贫困率更是大学毕业生的7倍多。

  这里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程度越高,机会成本也就越高,产出也就“应该”越丰厚。当然你也可以说,投资和回报未必成正比,但既然前期投入这么高,那么当今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不愿低就,考研热持续升温,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话说回来,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出现研究生送外卖,本科生啃老,又该怎么说呢?那就要看本书后面的解读了——提示一点,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经济学基本原理4:边际报酬递减。

  要搞懂边际报酬递减原理,就要先说清经济学基本原理2:边际原理。

  就是说,只要增加一项活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我们就应该不断增加该项活动,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打个比方,一家甜品店正常营业,每天是8小时,如果延迟下班1小时,多卖出的甜品,利润就是边际收益,多耗费的水电、员工加班费、设备损耗,就是边际成本。至于本店该不该加班,该加几个小时,就是边际原理在权衡了。

  此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不成立的,因为甜品店这种业态,毕竟不是7-ELEVEN,黄金时段一过就不上客了,继续撑下去,边际成本会大于收益,在这个节点来临之前,按照边际原理,就是关门打烊的时间了。

  前边说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情况和甜品店、7-ELEVEN还不一样,前者是垄断经营,后者为自由竞争。

  有啥不一样?

  奥沙利文在本书第7章《垄断和价格歧视》中,设计了一个关节炎药物的案例。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同时考虑到机会成本,投入数额巨大。某款关节炎药物,研发成本高达1400万美元,新药一旦上市,其他厂家做仿制药,只要担负生产成本就行了,售价可能差几个数量级。

  比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费尽周折从印度走私仿制药,可以只卖500,国内正版药则是40000,这里的差价,主要是研发成本。印度方面,其实是盗窃格列卫的垄断专利来牟利,在电影中,后来遭诉讼查禁。这也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不然都去仿制,谁还砸钱搞研发呢?

  所以本书的观点是,授予公司垄断专利是有益的,原因在于——

  当然,这种“保护”也要有“边际”。本书假设,企业垄断经营此种关节炎药物,一年收入200万美元。

  给你3年保护期?

  垄断收入600万,亏了。

  给你20年保护期?

  垄断收入4000万,药厂狂赚2600万,社会亏了。因为按照书中观点,垄断会令价格更高产量更低,从而影响社会效率。

  那么给予7年保护期,刚好把研发投入1400万赚回来,按照边际原理是最合理的。

  由此说回诺西那生钠注射液谈判,上市之初将近70万的药,当天第一次报价,厂家只喊到53680元。这不是药厂良心发现,也不是国家动用了行政铁腕,而是这种药早在2016年就在美国获批上市了,当时在国外卖到1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0万),到2021年谈判时,研发成本已回笼很多年,“边际”允许大幅回落。

  当然在此基础上,还有另外的原因,就要用数字说话了,咱们来算笔账——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是一种“孤儿药”,专门针对脊髓型肌肉萎缩症患者,这是一种发病率极低极低的“小群体”。

  我们估算,中国一年新生儿1500万,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就是1500名患儿。每年至少6针才能维持,按最初的天价:70万,取个整,就是400万。1500个家庭,总有那么5个顶级富豪,能够承受吧?那么药厂在中国一年的销售额是400X5=2000万。

  谈判之后,3.3万一剂,每年6针,取个整就是20万,走医保的话,患者大概只负担6万。一年6万,你说1500个家庭里,有多少能承受?少说也有300家吧?那么药厂的营收就是20X300=6000万。

  按照边际原理,药厂加大产量带来的边际收益,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进医保前后,营收翻了三倍;同时,随着时间和销量递延,研发成本被摊薄,可持续降低边际成本,在中国这样的庞大市场,药厂降价促销,其实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这才是谈判成功的关键。

  同理,你也别杀太狠,一不留神超过了成本收益“边际”,买卖就不成了。

  慢慢来,按这个原理推演,后面几年,药价还有的“砍”。当然了,如果考虑通膨因素,后面只要不涨价,其实就是降了。

  通货膨胀,属于典型的宏观经济学研究内容。

  《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是一个总—分结构,后16章的分述,又分为微观经济学部分和宏观经济学部分,其中前八(3—10章)为微观,后八(11-18章)为宏观。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奥运会的射击、柔道之类个体项目,相当于微观,注重研究个人、家庭、公司层面的经济规律;如足球、排球之类团体项目,相当于宏观,以一个国家的经济作为整体进行研究。

  通货膨胀背后,反映了本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5:实际价值—名义价值原理。

  也就是说,对人们真正重要的,是金钱的实际价值,即购买力,而不是其名义价值(书中又称表面价值)。这里所谓名义价值,就是你银行账户上的数字,实际价值,就是这个数字能买到的产品或服务。

  本书以1974-2001年的美国社会最低工资为例,1974年最低时薪2美元,一周干40小时,就是80美元,可购买的标准日用消费品组合,为1.7个单位;到了2011年,最低保障升到了每小时7.25美元,但经过几十年的通胀,每周的收入,可购买标准日用消费品组合,只有1.29个单位。

  这就是说,这些年来,美国社会的最低工资,名义价值增高了3倍多,但实际价值却下降了。这背后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大家不妨继续翻阅本书。

  宏观经济学还有一个典型研究内容,就是某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这些年来在中国,这个词几乎成为一个精神图腾。

  按照前述的原理5,GDP和大多数经济指标一样,也有实际GDP和名义GDP的区别。至于说,二者如何核算和区分,敬请参看《经济学究竟是什么》,在此不再赘述。

  因为说到底,我们最关心的,不是GDP怎么算,而是它和我们的切身福利有什么关系?一般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大大正相关,国家GDP越高,个人福利才有可能越好,但奥沙利文在本书中也指出,有一些经济福利,是GDP无法统计也无法描述的。

  因为GDP的核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那么在公式之外——

  环境污染对社会价值的影响,如何体现?

  休闲时间增加对社会福利的加成,怎么核算?

  跳蚤市场、地摊经济、非法收入等等所谓“地下经济”,又该怎么论?

  据本书统计数据,即使是高度发达国家,地下经济占GDP的比例,也要在15%-20%,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高达40%。像今天我们狂剁手的某宝,还有刚刚补缴了大量税款的某薇,可以说,早年间,也是以“地下经济”的形式,野蛮成长起来的,是不占GDP的。

  但对老百姓来说,GDP最大的漏算,就是家务和儿童照看,作者似乎也对此感同身受,把它放在了GDP无法衡量的社会福利第1位。

  像做饭、洗衣、看孩子等等,按本书的说法,是一种“家庭生产”,但如果我们不请家政自己干,那就不会产生市场交易,从而没可能进入GDP统计,很多全职主妇,也就很委屈地被社会和家人看做了“闲人”。而恰恰是这一部分“家庭生产”,事关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福利。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凡工业化社会,当女性可以外出就业赚取收入时,有意愿生孩子(或者多生孩子)的就会越来越少,生育率必然下降,大部分发达国家或者发达地区,都要比落后的国家或一个国家中相对落后的地区,出生率要低。可不可以这么说,是人们更多地将精力贡献给了“显性GDP”,却对身边的“隐性GDP”,有所让渡呢?

  至于说,GDP上升,对于生育率有什么反作用?如何把GDP增量,转化到这些被遗漏的社会福利中来?那就是经济学家的事情了。在此,我们看到的是,即便是宏观经济学,并不关注个体,但也对每个国民的切身发展和福利,联系紧密影响深远。

  有人问,聊了这么多经济学,学了经济能变“高富帅”吗?

  其实学经济学最宝贵的地方,是我们可以用经济思维来看世界,了解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律,提升认知世界的维度,做出最科学、最有利的理性选择。所以,《经济学究竟是什么》一书的副标题,就叫做《一种超越个人喜好的科学分析方法》——没错,无关善恶,超越好恶,经济学不过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到那时,你对钱就看得很淡了,已经是精神上的高富帅了,不是吗?

网站历程| 网站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最新说说|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2022 八掌柜祝福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000893号-5号

声明: 本站所有图片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个人非盈利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