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16 05:43:00八掌柜发布:www.bazhanggui.com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人气:31我来评论
《桥之魅:如何欣赏一座桥》是一本由唐寰澄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21-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桥之魅:如何欣赏一座桥》读后感(一):好一座美丽的桥 好一座美丽的桥 评《桥之魅》 小时候就知道有桥,村口的小溪上边架起来的木头桥,已经有些年头了,两边还有雕刻着花纹的围栏,我门经常从桥上走过,再后来小木桥改成水泥桥了,略微颤悠的小桥连同小溪溅起的水花成为了我儿时的回忆,桥亭的水流啊流流进了故乡的小溪里。进城之后看到很多交通桥,一开始我还纳闷没有水叫什么“立水桥”“健翔桥”啊,慢慢才知道只要是架空的人行横道,就可以叫做“桥”。从这本《桥之魅》书中,除了勾起我对桥的回忆和理解之外,更是引我进入了桥的审美,而这种美,夹杂着生活中对于各种桥的回忆和理解,扩展了我对桥的认识,一时之间桥变得更加美丽了。 怎么去欣赏一座桥的魅力呢?或者说怎么才能够感受到桥的美?从直观的角度就是欣赏桥的实用性和外在观感,一座桥的外观尺寸给人就会有一种视觉冲击,形成对桥的一个总体印象,然后从印象中再形成对桥的审美。这些美首先就是特征美,不同于房屋建筑,而是在群山之间、万水之上突然出现了一座不同于山水的建筑;其次就是实用美,一座桥能为多少人解决 出行问题,为多少人提供方便,从功利的角度说,有多实用就有多美;当然还有其他的美了,比如说造型美,在本书中也是被作者作为重点来介绍的,这时的桥就是一门建筑艺术。 一听到“小桥流水人家”,我们就能立马想象到一种平和安详的景象,这里面的小桥就是一种风景。如果要专门从审美角度来讲述桥的魅力,那么就可以扩展到很多方面了,从桥本身来说,有不同用途的桥和不同结构类型的桥,互相比较之后呈现出来的个性特点,可以作为审美的对象;有桥上不同的雕花和门拱,让桥本身的艺术内涵得到延伸,这是桥的装饰之美;有桥作为建筑的历史,经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工艺类型,最后发展到今天的状况,也是一种发展之美;还有桥的设计图纸和真实图片作为桥的艺术的辅助说明,是桥的设计之美……总之,简简单单的桥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司空见惯的事物,经过一番解释说明、研究探讨之后,成为一个可以供审视和探究的艺术。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种意境也需要一座桥来突出体现,就像《桥之魅》作者在欣赏桥的各种美,我们通过这本书,不仅发现桥之魅,而且还发现了作者审美的美。 《桥之魅:如何欣赏一座桥》读后感(二):桥梁的艺术性 桥是路的延续,本书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讲述如何欣赏桥梁。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是数”,自然界的莺飞草长、万物生发,其中皆有数学在。而桥梁,是人们利用数学知识,画出设计草图,再付诸实践,建成实物,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结晶。什么样的桥符合建筑美学标准,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观点,也顺便科普了一些建筑术语,如正交异性板名称的由来,桁架各部分名称等。本书内容比它的姊妹篇《桥梁的故事》更浅显,属于给大众看的科普读物,文学性也更强。 建桥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渡过河流、越过峡谷的需要,并没有哪个公园在水泥广场上平地建一座桥的,实用性是建桥的首要条件。其次是效益最大化,在达到同样效果、作用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约成本,包括资金、材料、人工等。在满足了实用、经济的基础上,再考虑追求美感。但若只图实用、经济,而忽视了美感的桥,只能说是一种物品,但失却了艺术性。 不同时代,审美也不同。服装界、美术界,不同时期兴盛不同流派,桥的艺术风格也如此。中世纪的桥梁,有着尖顶的哥特式桥头堡;受神话传说等文化因素影响,桥也会相应雕上各种装饰形象;现代追求的则是线条简洁流畅。 作者反对过度装饰及无意义的杂乱装饰。如封建时代为了取悦统治者,一些桥雕刻了过于繁复的装饰,属于给领导看的形象工程,虽然好看,却耗民工。再如卞拉尔提出的巴黎塞纳河上的凯旋桥方案,被作者拉出来当反面典型来吐槽,说所有地方都雕刻了花纹,只差地面没刻花了,桥的正中间还立了个巨大的雕像,碍事挡道,一无是处(书中有草图,仅是方案而已,也没有建成,但我好想看看这座“颓废主义设计”的成品小模型啊)。 作者认为,创新实质上是在一定原则指导下,按照客观发展规律,得出新形式,表现新的美。书中列举了现代桥梁的创新形式,如效法菌类植物的蕈形结构,效法介壳动物、植物花叶的薄壳结构等新型结构。作者认为,专业的分工是需要的,可是要做好专业工作,仍必须博采旁搜,“通”后才有“变”。作者本人,大概就是这样一位广博的学者。桥梁艺术和其他的艺术相似,也道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者还探讨了建筑和音乐的关系,节奏和韵律并非音乐独有,而是来源于自然,扩展于所有的美学领域。桥梁是极富节奏感的建筑,作者甚至还举了几座桥为例,说明了这种建筑和音乐的通感。看到这里,我已经对作者十分膜拜了,然而后面还有更高深的内容——风格的统一和多样性的联想,这两样,非极有经验者,难以体会其中深意。作者自己也说:“用少数几座桥的实例,也难完全清楚地说明每一座桥主体建筑多样性统一的问题,这主要靠实际工作的锻炼。” 书中有二百多幅插图,其中有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不同设计方案,虽未采纳,也很有欣赏价值。还有加拿大狮门桥、北京卢沟桥、东京日本桥,三座桥的桥头狮子对比,外国的写实,我国的萌。我走过许多的路,也经过许多的桥,读过此书,从此看桥别有深意。 《桥之魅:如何欣赏一座桥》读后感(三):怎么欣赏一座桥?化繁为简,唯实唯用 这本《桥之魅》和《桥梁的故事》都是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大家艺述”系列之一。不过看看到书签上写着“唐寰澄·桥梁三部曲”,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其他好书出版。 本书有点像是学术论文的体系,讲述了什么是建筑艺术、桥梁的建筑艺术、桥梁建筑艺术的创新,以及桥梁之美。逻辑循序渐进,又伴随着作者对于桥梁史的剖析,非常适合对桥梁有兴趣的朋友购入。 在书中,唐寰澄先生首先阐述了自己对于建筑艺术的理解。 关于什么是美,有的人认为美是主观的,有的人认为美是可以用客观标准衡量的,但唐寰澄先生认为,美作为上层建筑概念,自然受到底层经济的影响,所以不管是人还是建筑,每个时代的评判标准都是不同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是不能相通的。唐寰澄说历史总是螺旋向前的,因此对于建筑而言,也应当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美,就是劳动人民的选择。 比如一个大家很熟悉的词叫“桥头堡”。现在基本上很少能看到了。 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以前的桥是封建贵族或者宗教首领用来控制疆域范围的,但现在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而对于桥头堡的审美也逐渐消失,尤其是随着车流量的增加,放弃不必要的修饰,是时代的必然。 当然,在建筑之美中离不开普适性的审美,比如英国美学家荷加斯就认为反弯曲线是最美的曲线,因为反弯曲线使视觉的运动除了起伏之外,尚有和顺地转折的饭碗端。而所有的桥梁都是组合着之先河曲线以刚柔的统一去的了更调和的美。 而在透视法上,扇形和放射形的斜拉桥,用双面吊索时,透视易造成混乱,而采用A形塔的放射形斜拉桥,要稍微好一点,竖琴型的则最为简洁。 除了与设计有关系,建筑之美也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就如同坐火车会听到“逛吃逛吃”的节奏,等跨连续的梁式桥也是如此,视觉运动随着粱做快速引动,到桥墩处做短暂停顿,粱和墩有节奏地交替,形成了形式上的韵律。 当然,作者写作此书,不仅仅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桥梁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解世界桥梁建筑艺术的历史及现状,找出实践中的主要经验教训,会对今后的桥梁建设大有裨益。所以,在总结了诸多形式之美,笔者认为,桥梁的创造,既要有时代的特征,不应唯心主义地在结构之外增加装饰,要以合理的结构和材料,去塑造桥梁之美。 《桥之魅:如何欣赏一座桥》读后感(四):“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 读了桥梁设计专家、桥梁史与美学专家唐寰澄的《桥梁的故事》,见识到了石桥、木桥、藤竹吊桥、金属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等各种各样的桥之后,再来看《桥之魁》这本书,这个顺序显然是非常恰当的。 在《桥梁的故事》这本书中,形形色色的桥,是以材质、数据、效用等作为“卖点”和“爆点”的,那是属于桥的客观方面的“标签”;而在《桥之魁》这本书中,形形色色的桥,是凭借它们天然或者物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魅力作为主要表现方面的,更多的是一种主观评价和感受。主观的东西多数时候并没有确定无疑的标准。但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确实有魅力的,如何不情愿也只能承认;一时看不出来到底好在哪里的,深入地了解一番,或者评价就会趋于不一样。 当然,桥梁作品首先应当是“实用的作品”,而由于桥梁同时体现了一定时代、区域的审美观,所以也会“反映着这一时代的思想、技术和艺术的水平”。仔细体会之后就不难发现,只有具有对美的一种感悟、一种发现,懂得相应的知识,才会在一座原本以来平淡无奇的桥梁作品中,“找到”它的建筑艺术之美,在主客观两个方面取得越来越一致的意见。确实,审美的标准从来都是相对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对于欣赏一座桥来说,同样也会遵循着相似的标准、流程。 在《桥之魅》一书中,作者在首先对建筑艺术这个概念进行明晰之后,重点探讨了所谓桥梁建筑的艺术以及这种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最后就是集中展示了所谓的“桥梁之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美。不得不说,第四部分也就是“桥梁之美”前面进行了漫长的铺垫之后的“大爆发”,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并且不难发现,这里的“桥梁之美”,不仅仅是一种主观评价,同时兼具了很多客观方面的因素,比如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对称等。但凡确实够得上“桥之魅”标准的桥梁作品,它们在这些方面显然都有其独到之处。 和《桥梁的故事》一样,《桥之魅》也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科普书,虽然相对来说对桥梁“小白”特别是发现美的眼睛不是那么敏锐的“小白”来说,不及前者那么友好;但如果能够沉静下来好好把前面的“铺垫”过一过,对于欣赏一座桥到底美不美、美在哪里也就会有一种“登堂入室”的豁然之感,知其所以然才能更有收获,不然多多少少不免会对真正的“桥之魅”有所辜负! 正如唐寰澄所言,所谓“桥梁的美”,其实更应该是“实用、经济、美观的统一”,是具有时代性的,不会一成不变。所以,要想感悟到真正的“桥之魅”,必须用心去体会,而不能仿佛“蜻蜓点水”般匆匆忙忙一掠而过。 |
上一篇:《渡渡鸟没有灭绝》读后感100字
下一篇:数字的故事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