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3 05:46:00八掌柜发布:www.bazhanggui.com有深度有涵养的生日句子人气:88我来评论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是一本由翁昕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5,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一):有趣的开始 看过作者的前两本书《如何看懂艺术》很喜欢。欣喜地看到作者的新书,刚看了前几章忍不住说两句。 以往去欧洲城市旅行的时候留意到每座城市最中心的地方大多都有一座大教堂,通常人们都会说是哥特式建筑,出于好奇看了些书找了些懂行的人问,回答得要么是过于复杂,过于专,要么就是过于玄虛,听的我一头雾水很是困惑。没想到这本书一开始就很简单地用插图告诉了读者,哥特式的命名原本就是一个误会。。 哈哈没那么复杂,我要接着往下看啦~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二):千百年前的法国艺术,关今天的我们什么事呢? 在疫情期间,我完成了新书《因为艺术,所以法国》。疫情给我们的冲击是方方面面的,它大大改变了生活原本的模样。在过去这两年之中,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我常常需要面对一种难以启齿的、随时可以将我包裹起来的孤独和焦虑。 我起初并没有想到,我会从法国艺术中得到一些应对孤独和焦虑的办法和宽慰。事实上,法国艺术中的那些光辉的、强壮的、温柔的杰作,往往便诞生于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那些艺术家们和他们背后的赞助人,就像今天的我们,面对着生命中巨大的不确定性。他们用艺术作品对他们所处的时代予以回应,并以艺术作为他们的支柱和动力。 叙热主持兴建的大教堂,始于英军大兵压境,皇陵不保的存亡之秋;普桑虚构的「桃花源」,则是他在乱世中为内心保留一方净土的努力;路易十四决心兴建凡尔赛宫,来自童年内乱中被迫逃离卢浮宫的窘境;大卫手中的画笔,则先后为他找到了王室、革命党、拿破仑等相互对立的大主顾,见证着一个画家在动荡大潮中的生存之道…… 法国人的艺术中,包含了他们在面对周遭乃至世界大变局时所支持的、反对的、向往的、鄙夷的、坚守的……一切。这些作品均诞生于距离我们千里之外、成百上千年前的法国,却因其中所蕴含的朴素情感,让我在写作时倍感亲近。 在了解、书写这样的艺术故事时,我获得了一些共鸣,并从共鸣中感到了一些启发和安慰,并试着带着它们来面对眼前的困难,哪怕这些困难是暂时无法避免,或难以改变的。 大约五年前,我在撰写关于意大利艺术故事的《如何看懂艺术1》时,想的是我讲的故事或许可以陪着你一同享受一段精彩的艺术旅程,如今我写完了《因为艺术,所以法国》,想的也更简单了些:我只希望这些艺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陪着你,在你或许需要它们陪伴的时候。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三):一本打破法国艺术“误解”的书。 书拿到手时,亮粉的封面特别打眼,而书里竟然还藏有小心机!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这本书主要跨越的历史时间是从法兰西诞生讲起,直到拿破仑时代的结束。但它并非按照时间线进行讲解,而是顺着这段时间,挑选了许多我们熟悉又陌生,或者误会的艺术主题、事件进行讲述。而其实每一篇又可以单独拎出来讲,也不会影响前后篇章。并且每一篇都是满满的干货。 关于法国,我们似乎知道很多,关于它的艺术,我们好似也非常了解,可是 你知道“大教堂”的真正指代吗? 你有想过文艺复兴的动机吗? 你想过谁才是真正的“哥特式”吗? 等等 “大教堂”“文艺复兴”“哥特式”…这些于我们耳熟能详的词,在读完这本书后发现,其实我们并非对它们有着正确的理解。作者一边在讲述着法国的历史、人文、艺术,以及插入各时期的代表作品之时,也在向我们普及更加准确的知识。我们也感受到这些艺术家,在历史中的沉浮以及艺术的变迁。 提到本书作者-翁昕,他是艺术经纪人,在知乎上拥有超过35万的关注者。曾出版过《如何看懂艺术》系列书,广受好评。而他出版这些书的契机来自于,他曾在法国的留学,在他去到卢浮宫时,想象的和他实际感受的完全不同。 也因此,他开始问自己,“如何用仅仅一本书的篇幅,向一位艺术爱好者介绍绝不可能尽数的法国艺术?。后来的故事,就是他出的每本书。他也希望通过这样深入浅出的方式,去向更多的人普及。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些虽进入我们视野,却没有被我们真正看到的隐蔽之处。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读后感(四):以艺术之名,塑造法国;以小说笔法,讲述法国 我们了解法国艺术,甚至能读懂法国艺术,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审美趣味,也能吸收西方文明中的优秀养分,促进我们中华文明的绚烂绽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p图中添加埃菲尔铁塔、去米其林餐厅吃法国大餐、买香奈儿、LV等法国奢侈品,在中国成为有品位、上档次的事情。 我们为法国这个遥远的国度,蒙上了浪漫、唯美、优雅等缤纷的滤镜。 为什么法国能在东方国度散发魅力?是什么让法式风尚时至今日仍风靡全球? 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最终会归结为一个词:艺术。 法国艺术,既包括让人目眩神迷的绘画,也体现在大教堂的尖顶、宫殿的恢弘壮丽中。身处西欧的中心地带,法国不止一次成为了欧洲的艺术和文化中心,法国宫廷培养的艺术家不断突破自我,甚至吸收科学的先进技术,一代接一代地打造具有精妙构思、精湛技法的艺术。 圣德尼大教堂 想要了解并感受法国艺术之美,当然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讲解员。 他应该能帮助我们捋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指导我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了解法国艺术;他应该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不使用过多的专业名词,以免我们产生畏难情绪,早早放弃;他应该能细致解读每一件艺术品的构思和成就,又能点到即止,给我们留下回味和感受的空间。 出生于艺术家庭,系统接受艺术教育,又从事艺术收藏和教育工作的翁昕,再一次出色地完成了讲解员的任务。 为什么说再一次呢?因为他之前已经出版了两本《如何看懂艺术》,为读者迅速了解西方艺术做过引路人。 而这一次,他聚焦于法国这一个国家,用“国别史”的方法,为读者娓娓道来法国的艺术史。 娓娓道来,是翁昕这次讲述最突出的风格,或者说,这一次他将自己隐于历史故事和艺术家生平的后面,让读者几乎感受不到讲述者的存在。 《因为艺术,所以法国》的每一章中,艺术家才是主角。 我们能以修道院院长叙热的视角,了解他重修圣德尼大教堂的用意和追求,体会他的政治理想和宗教信仰;我们能了解弗朗索瓦一世对艺术的狂热爱好,是如何影响艺术家修建卢浮宫的;我们还能明白普桑的心路历程,以及追求永恒朴素之美、追求视觉享受之美的艺术家是如何走上不同的艺术道路的。 普桑的阿卡迪亚 每一章都有一位叙事主角,通过他的故事,串联起法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和艺术风潮的变革。这种写法突破了按时间叙述的编年体可能带来的枯燥,更像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小说笔法。 以艺术家为中心,不仅使《因为艺术,所以法国》极具可读性,还增添了很多趣味。因为人有复杂的情绪和经历,书中自然要引入日记、书信、传记等历史资料,在佐证艺术家的观点的同时,也让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除此之外,和《如何看懂艺术》相比,《因为艺术,所以法国》在版式和装帧设计上也多了很多巧思。 “你知道吗”栏目,类似于科普书里的“知识链接”。不过,内容都是妙趣横生的八卦,比如,查理大帝如何拥有一只大象作宠物、路易十四给自己的高跟鞋设定了什么独特的式样等。 所有的脚注都被移到了正文结束后,让阅读的过程更加丝滑,不会被无效的信息干扰。 大事年表印到了外封内侧,整本书做成裸脊锁线,可以在展开内页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对照年表明确历史年代。 至于粉嫩嫩的封面底色,我认为还是在强化法国艺术“浪漫、唯美”的特质。 Made By Art,是翁昕对法国和艺术之间紧密联系的结论。他认为,法国的国家命运和艺术的变革息息相关,法国人的爱恨情仇也巨细靡遗地体现在艺术作品中。 正因如此,法国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饱含了民族情感、政治理想和国家兴衰,从而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打动每一位认真欣赏的观众。 艺术,成为了法国的历史纽带、精神气度和国家脸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能给其他国家带来思考和启示。 我们了解法国艺术,甚至能读懂法国艺术,不仅能提升个人的审美趣味,也能吸收西方文明中的优秀养分,促进我们中华文明的绚烂绽放。 这绝非夸大其词。当苏绣能够用油画技法创作出震惊世界的作品,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插画师、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时候,正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体现,也符合了法国艺术之所以成为法国艺术的底层逻辑——法国艺术正是向意大利艺术积极学习,才蔚为大观的。 苏绣大师姚建萍和获奖作品《父亲》 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而跨国界的学习和交流,才能让艺术之美照进每位普通人的心灵,点亮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 夜晚的卢浮宫 |
上一篇:《造星主》经典读后感有感
下一篇:少年与爱永不老去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