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27 16:31:04八掌柜发布:www.bazhanggui.com生日最暖心短句人气:40我来评论
曾经的中国被称为是“自行车王国”,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提升,如今家用小轿车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 随着轿车的平民化,越来越多的富人把目光聚集到了豪华的汽车品牌上,比如法拉利、保时捷、布加迪等等。 这些豪华汽车对普通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但在三十多年前,此人购买这些豪华汽车却是九牛一毛,他就是中国第一个购买法拉利的人——李晓华。 相比于如今的马云、马化腾等顶级富豪的知名度,不少人对李晓华这个名字还是非常陌生的。其实,就现?在来?说,李晓华也是一名亿万富翁,只是相对来说比较低调而已。 虽说李晓华比较低调,但是他这一生却干了一件非常让人惹眼的事。 9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中国市场引起了不少西方企业的关注,全球著名汽车品牌公司法拉利也是其中之一。 1992年,法拉利公司为了宣传他们的汽车,准备在北京的亚运村会展中心举办一场展卖会。 尽管他们决定在中国办展卖会,实际上他们更多的想法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卖出产品并不抱什么希望,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贫穷落后的中国人还不具备这种消费能力。 他们的想法也不是没有理由,要知道当时上海职工平均工资是356元/月,在不少地方能成为万元户已经是非常富有了。 所以,按照法拉利公司的设想,等到展览结束,他们就会把汽车运走。 但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这辆车在中国居然被卖出去了,当时,李晓华以13.88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这辆豪车,这不仅在中国引起轰动,甚至还登上了外国的新闻媒体。 法拉利公司为了表示敬意,还特意把交车仪式放在了天坛,给足了李晓华面子。 在拥有中国第一台法拉利后,李晓华也是兴奋不已,生平最喜欢汽车的他特意开车去了天安门,并在那里拍照留念。 后来,李晓华在天安门前的照片还被制作成巨幅画像,放在了法国巴黎机场和里昂广场。在那张照片的下面,法国人为他写了这么一句话:“一个来自东方国家的挑战者。” 此后,就连曾经的法国总统希拉克也亲自接见过李晓华,并幽默地对他说:“第一次见到你就是在里昂广场看到了你的照片,你站在跑车的旁边,十分?神气?。” 能够让一个国家的总统亲自接见,李晓华显然不只是一个“暴发户”那么简单。 如果有了解过李晓华的,应该就会知道,比起“中国第一辆法拉利的拥有者”这种噱头,李晓华的人生经历才更让人称奇。 1951年1月18日,李晓华出生在了北京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他的父亲是北京照明器材厂的工人。 李晓华一共四兄弟,他排老三,全家共六口人住在北京钱粮胡同,靠父亲每月几十块的工资养活。 因为父亲收入微薄,一家人的日子自然过得十分艰苦,甚至有时候还要忍饥挨饿。 李晓华对此有着深刻的记忆,他说哪怕是馒头掉进茅坑里他都会捡起来吃掉。 即便家庭条件如此困难,可李晓华的父亲还是坚持供几个孩子读书。 李晓华初中毕业后,因家庭实在困难,他没有接着读书,而是跟着部队一起去了北大荒,并被分配到黑龙江萝北镇。 那是中国的东北边境,有着漫长的冬季,冬天的极限温度可以达到零下五十多度,气候之寒冷可想而知。 要说严寒可以穿衣保暖,但是有一次收麦却差点要了李晓华的命:“我在兵团生活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去收麦子,我孤身一人启动拖拉机的发动机时,不小心被摇把打到肚子,晕倒在一堆麦秸上。后来我被一阵机器轰鸣声惊醒,睁眼一看,一辆运麦子的卡车飞驰而过,差点把我碾死。”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尽管在北大荒的8年,李晓华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绩,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严格的兵团生活让李晓华养成了坚毅果敢的性格,这也成了他?日后受用一生?的财富。 1977年,26岁的李晓华回到了北京,此时已经年龄不小的他,?按步就班?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科研所烧锅炉。 可是这份工作并不稳定,到了冬天他便处于失业状态,于是不甘心的李晓华辞去工作跳槽到一家国营企业食堂当杂工。 每天在食堂工作,说不上多好,但好歹这也是一份正式工作,有一次他在食堂和工友说:“我这人长于谈判,适合经商。” 听到这句话?大伙?都笑了,本是无心的一句话,却让李晓华记在了心里。 没过多久李晓华经人介绍便和一个北京姑娘恋爱了,如果按照这个故事发展,成家结婚那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但就在此时,一件事让李晓华的一生彻底改变了。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李晓华和女朋友去见未来丈母娘,但还没进家门李晓华就被赶了出来:“你要什么没什么,你能给我女儿带来幸福吗?我女儿虽然也是一个工人,但是绝对不能嫁给一个伙夫。” 听着女友母亲如此直白的话语,李晓华脸紫?的?和茄子似的,憋不出一句话来,看了一眼女友后,李晓华转身走出了胡同,眼含热泪的李晓华内心下了一个决定:“我?得?改变自己。” 用李晓华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候,穷则思变的思想特别强烈。有过一段贫穷的生活经历之后,你就会想着要努力改变,使自己尽快摆脱贫困。” 李晓华和女友分手时已经是1980年了,那时的北京非常流行练摊儿,从广东运来琳琅满目的商品在北京十分畅销。 于是,李晓华便辞去了工作,借了200块钱果断南下广东进货到北京来卖,诸如T恤衫、变色太阳镜等都是李晓华常进的商品,当然这些也是那时最流行的潮流必备。 让李晓华没想到的是他摆摊一个月的收入竟然比原来食堂工作一年的收入还要多,这让李晓华尝到了甜头。 1981年夏天,李晓华到广州进货时,便顺带参观了广交会,在一个展厅前,李晓华驻足良久,只见展台前摆放着一台制冷饮料机,当李晓华询问工作人员得知它的用途后,善于捕捉商机的李晓华看到了赚钱的机会。 我想很多00后压根都没见过制冷饮料机,然而这个已经被淘汰的机器,在80年代初那可是个新鲜玩意儿。 李晓华当时大胆地便问工作人员:“这台机器卖不卖?” 工作人员爱答不理地看了看李晓华说:“没有货,这是非卖品!” 不过,李晓华并没有就此灰心,他笑着对工作人员说 :“卖给我得了。” 那人蔑视的随口说了句:“要3000块钱呢。” 已经是在商海里打拼一年的李晓华知道机不可失,当即从包里便取出3000块钱递给他,而当时的李晓华也就只有4000块钱家当,可见他做事的魄力。 但即使李晓华掏了钱,负责人还是不卖,无奈的李晓华只好等那人下班后请他吃饭,并送了一条好烟,这才搞定。 拿到制冷饮料机的李晓华,马不停蹄地便把机器运到了北戴河的海滨沙滩。 由于没有场地,李晓华便和一个沙滩边的商家合伙,并承诺:“我借用你的场地,卖来的钱我们一人一半。”不出钱,就能得利的好事,那个老板自然不会拒绝。 就这么着,李晓华的制冷饮料机摊火了,过来买冰镇饮料的人越来越多。只是一个夏天,李晓华就靠着这台制冷饮料机,赚了20万块钱。 生意好的时候他雇了两个人帮他打理,晚上数零钱都是累到手疼。 但让所有朋友都没想到的是,在赚到这笔钱后,李晓华居然把自己的制冷饮料机卖掉了,一时间好多朋友都说:“你是不是傻了,把印钞机给卖了。” 而到了第二年的夏天,面对满大街的制冷饮料机,这时大家才明白李晓华的高明之处。 李晓华靠卖冰镇饮料分到的十万块钱,让他拥有了人生第一桶金,此时的李晓华也在寻找着下一个商机。 要说人要走运挡也挡不住,机会又来到了李晓华面前。当时,正值港片兴起,在内地掀起新一轮的热潮,瞅准机会,李晓华在卖饮料的不远处开了一家录像厅,这也是河北省当时第一家录像厅。 录像厅一开业,就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追捧,原本一块钱的门票,后来一度被黄牛炒到了十块一张,就这还一票难求,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观看电影的人竟然把卖票的房子都给挤塌了。 也正是凭借这笔生意,李晓华一跃从一个“万元户”变成了百万富翁。 和上次一样,李晓华并没有因为录像厅的火热而持续扩大店面,他还是在尝到甜头后又迅速将录像厅转手。 此时的李晓华,虽然有了雄厚的资本,但他却没有膨胀,他清楚地知道,如果在商海这样误打误撞,凭运气赚的钱早晚会凭实力亏回去。 深感没有知识就没有更大成就的李晓华将目光投向了日本。 刚来到日本的李晓华一边学习,一边从基层做起打工刷盘子,当然他打工并非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大程度地融入日本社会,然后找到商机。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用在李晓华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晓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报纸上报道中国有一款名为“章光101”的生发水在日本很受欢迎,而日本社会因为工作压力大,年轻人脱发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而此时,“章光101”并没有在日本设立代理点,所以日本的客户只能依赖于留学生代购,而往往两瓶药水一经转手就可以赚到几百块钱,李晓华立刻认识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事不宜迟,3天后,李晓华便启程回国,并且找到了章光101的生产商,他想要获得对方的授权去日本销售。 对于李晓华来说这不是一件易事,因为对方目前没有这个考虑,但细心的李晓华很快就注意到一个细节,原来,这家工厂是一个福利集团,其员工也大多都是残疾人。 注意到这个问题,李晓华决定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买了两台汽车送给对方工厂,用来接送员工上下班。 经过李晓华的操作,章光的老板被深深打动,不仅免费给了他一批产品,还送给了他在日本的代理权。 得偿所愿的李晓华立即开动起来,他没有在日本开店铺,而是利用在日本的留学生进行产品销售。 这种直销模式在日本很是成功,很快就使得章光101生发水在日本获得畅销,成本五美元的商品硬是卖到了一百美元的高价。 李晓华接受采访时说:“那时候日本人都在抢购,一瓶小小的101能换一台彩电,留学生卖出一瓶101赚的钱就能交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而没过多久,李晓华的资产也翻了几番,他也得意的说道:“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赚到了一个亿,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随着章光101在日本越来越火,时任日本首相海部俊树也亲自接见了他,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 李晓华的成功自然也引来了一大批的效仿者,市面上很快出现了一大堆类似的产品,就在这时,李晓华一如既往地选择了急流勇退。 果然没多久,因为市场上产品的鱼龙混杂,假冒产品层出不穷,章光101信誉急剧衰退,这门生意也很快就黄了。 通过三笔生意,让李晓华这个“穷小子”终于成了“大富翁”。 成为亿万富翁后的李晓华,又在很多行业中做过投资,比如香港在回归前夕,不少国外资本不看好香港未来的发展前景,纷纷撤离,但是李晓华却有着敏锐的眼光,他说:“我相信香港回归后,祖国一定会让香港继续繁荣下去。” 于是,他低价买入不少香港楼盘,没过多久香港楼市便迎来反弹,这直接让他成为亿万富翁。 还是像以往一样,他又把资产投到东南亚楼市当中,赚上一笔就收手,绝不贪心,这也让他始终保持着良性的投资,其财富自然是源源不断。 到了世纪之交的时候,李晓华已经从一个生意人变成了企业家,其麾下的产业十分庞杂,诸如房地产、旅游业、电器制造、食品加工等等行业无所不包。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打拼半辈子后拥有亿万身家,难免会有高调的作为。 但相比起来,李晓华的生活要低调?的?多,如果不是1992年他豪掷近十四万美元买下一辆法拉利,他也不会有轰动一时的热度。 李晓华平生最喜欢的就是车,对此,他曾毫不掩饰地说道:“我生活中最奢侈的就是车了。看到世界顶级名车下线,我就禁不住要拥有的冲动。”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做法拉利在中国的第一个客户的原因。 在买下那辆红色的法拉利后,李晓华还给爱车办了一个十分霸气的牌照——京A00001,当时的车牌还是黑底白字的,据说这个牌照比他的爱车还要贵。 除了这辆法拉利外,李晓华还有十几辆豪车,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迈巴赫、劳斯莱斯、兰博基尼、宾利都是他车库中的陈列品,值得一提的是,李晓华也是中国第一个拥有劳斯莱斯的富豪。 对于李晓华来说,汽车不仅是代步的工具,也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件艺术品,值得他玩味与欣赏。 李晓华的司机是一个退伍的士兵,本身有着很好的驾驶技术,常常带着李晓华去游玩。 但是有一次,李晓华驱车到了大山里,面对陡峭的山坡,经验丰富的司机也不敢轻易尝试,而李晓华却大胆地开车上山,并且沉浸在驾驶的乐趣中,可见李晓华对汽车的热爱确实是真挚的。 尽管拥有着十几辆豪车,但李晓华对于那辆法拉利的感情应该是最为特殊的,相比于它的市场价值,这辆车后来被赋予的纪念意义是无法估量的。 因为这辆里程不到一万公里的汽车,浑身上下写满了各国元首的签名和题词,包括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老布什和小布什。 大家也许会好奇,一个中国的富豪,怎么会得到这么多国家元首的青睐? 可能正是李晓华身上所传达出来的奋斗不息的励志精神深深打动了世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授予他“世界和平使者”的荣誉称号。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曾评价他说:“你的这种奋斗精神,是美国青年学习的榜样。” 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开始,到身家过亿的世界富豪,常年在福布斯排行榜上都稳居其位,李晓华的创业故事确实很励志。 但是,李晓华真正让人敬佩的不只是他的奋斗精神,还有他的博爱胸怀。 也许正是因为穷苦人的出身,因为童年时代的辛酸经历,让李晓华比大多数的富豪对生活有着更多的体会,也对平民大众有着更多的理解。 李晓华知道,尽管自己已经摆脱了原有的阶层,但那时国内还有不少人徘徊在贫困线上。 成功改变自己命运的李晓华深知读书对贫苦人家孩子人生的重要性,所以他非常乐意帮助那些曾经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孩子。 在早年的时候,李晓华就给他的母校北京二十二中捐过两百万元的资金,用于设置奖学金。 后来,也就是在他购买法拉利的1992年,他又给希望工程捐款两百万元,用于解决贫困儿童的失学问题。 次年,李晓华再次出资三百多万元,帮助河北省的一千名失学儿童回到了校园。 多年以来,李晓华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善举,尤其是在教育方面最为关注。因为他的善举,很多孩子得以圆梦课堂,他也因此荣获国家颁发的“十大扶贫状元”的称号。 对于自己的做法,李晓华是这样说的:“人应该充满爱心,懂得去爱别人,帮助别人。” 现如今,李晓华已经是年逾七十的老人了,他几乎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如果你不去关注福布斯排行榜,你甚至都不会记得中国还有这么一位富豪。 而其实李晓华的“隐退”,就是近十年的事情,在2011年的时候,他还在北京昆仑饭店举办过自己的六十大寿,当时的场面也是十分宏大。 当天到场的不仅是李晓华在商界的朋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社会名流,比如我们熟知的李彦宏、张朝阳、王中军、赵本山等人也去了现场,一共有四百多位社会名流位列其中,场面不可谓不盛大。 如此高调的宴会在当时也引起了热议,似乎与李晓华一贯的作风不相符合,而这也是李晓华在2004年的“诽谤官司”后最被关注的一次。 在那次寿宴以后,李晓华就一直隐居在自己的柏悦府中,很少抛头露面,关于他的一切也就不再见诸报端。 李晓华的人生故事,即使放在世界上也是十分励志的传奇经历。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穷人家庭走出,初中毕业就去北大荒垦荒,在极端严寒的环境中奋战八年,却仍然对生活充满热忱。 带着改变命运的人生理想,踏上南下的路途,通过三笔生意赚取人生的资本,并一步步做大做强,终成家喻户晓的亿万富翁,甚至被各国元首接见。 他酷爱豪车,但又不把财富作为炫耀的资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理念。 成名后不忘本,热心于公益事业,帮助了无数的贫困儿童。这样的人,放在当今的中国,才能担得起一个企业家的称呼,才是我们应该敬重的人。 其实从李晓华的创业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出,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还是头脑与机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给想经商创业的人。 而当时经商创业的人绝不止李晓华一个,但李晓华能够成功就和他敏锐的头脑分不开关系了。 每次都能抓住机遇,但每次都是急流勇退,尝试时总是满怀魄力,成功后又总是谨小慎微,从不贪大求多,这是十分可贵的品质,足以让后来人去借鉴。 人们记住李晓华的,是他“法拉利先生”的名号,但笔者觉得人们更应该记住他总是勇于“吃螃蟹”的那种魄力,而不是永远做踏着别人足迹前进的人。否则,人永远不能最先领会前路的风景,也不会享有开拓者的喜悦。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