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1-17 14:25:11八掌柜发布:www.bazhanggui.com生日礼物人气:0我来评论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一起看看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xx~xx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 (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xx—xx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xx—xx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月份气温最低,从3月份气温上升,5~8月份气温最高,从8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下图是他8~14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14岁比13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教学目标:使同学学会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重点:熟练地进行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教学难点:能进行知识运用,培养实践能力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1,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以和每个分数的分母,分子和分数单位。[课件1] 3/4 2/2 1/6 5/5 7/7 8/23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课件2] 2个1/3是( )/( ) 6个1/6是( )/( ) 8个1/8是( )/( ) l4个1/2是( )/( ) 18个1/5是( )分之( ) 17个1/4是( )/( )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P103 .例 5: 把1化成分母分别是2,3,4,5,…的分数。 提问:A,说说图意是什么 你有没有反对的意见 板书: 1=2/2=3/3=4/4=5/5=…… B,其它整数能不能化成分母是任意非0自然数的假分数呢 2,教学P103 .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1)同桌相互说说怎样把2和5化成分母是4的`分数。 (2)集体说说怎样把一个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3)小结: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 把1,2,5化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3,教学P104 .例 7: 把2 化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1)提问:A,谁能说说假分数是怎样化成带分数的 B,那么,由此和彼,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 (2)板书: 2 =5×2+4/5=14/5 (3)小结: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 P104 .做一做1,2 三,总结反馈,巩固提高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P105 .1,3 四,家作 P105 .2 板书设计: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P103 .例 5 1=2/2=3/3=4/4=5/5=…… 把整数(0除外)化成假分数,用指定的分母(0除外)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0除外)的乘积作分子。 P103 .例 6 把2和5分别化成分母是3的假分数。 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把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9 3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 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假设法和代数法德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师:咱班同学家里有养鸡的吗有养兔的吗既养鸡又养兔的有吗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的有吗在我国古代就有人把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养,正因为这样,在我国历才出现了一道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一直流传至今的“鸡兔同笼”问题。 师:关于“鸡兔同笼”问题以前你们有过一些了解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问题,是什么样呢想知道吗 二探索新知 1(课件示:书中112页情境图)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这里的“雉”指的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试述题意。(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这道题的意思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各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从题中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5只,脚一共有94只。 生:这题中还隐含着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信息。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道题的数据是不是太大了咱们把它换成数据小一点的相信同学们就能解决了。 2.出示例一(课件示例一) 题目: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谁来读读这个问题。 谁能流利的读一遍 请同学们轻声读题,看看题里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读题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想我能猜出来。一次猜不对,多猜几次就能猜对。 师:按你的意思就是随意的猜,为了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列表按顺序推算。(板书:列表法)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想用方程法也能解决。(板书:方程法) 生:要是笼子里光有鸡或光有兔就好算了,可这笼子里却有两种动物,我还没想好怎么算。 师:那我们就不妨按笼子里只有鸡或只有兔来思考,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或全是兔,看脚数会有什么变化,说不定从中你们就能找到解题的思路呢。(板书:假设法)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那这些方法行不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你们感兴趣的方法进行尝试验证一下吧。 生:在小组内尝试各种方法。 师:经过上面的研究学习,你们都尝试运用了哪种方法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列表法找到了答案,有3只鸡,5只兔。 师:把你们研究的结果拿来让大家看看。这样按顺序推算,对于数据小的问题解决起来很方便,不过一旦数据比较大,比如笼子里的鸡和兔有100只,200只,甚至更多,再用这样的办法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是啊,那要花费很长时间。哪个小组还想汇报 生:我们小组用方程法计算的。(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过程。) 师:我们看这个方程列得是否正确4X表示什么2(8-X)表示的是什么兔脚数+鸡脚数=什么这就是列这个方程所依据的数量关系。谁能把这个数量关系完整的说一遍 生:说数量关系。(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你能想到另两个数量关系吗 生:叙述另外两个数量关系。(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 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哪两个方程呢 生:汇报师板书两方程。 师:除了可以设兔有X只,还可以怎样设 生:还可以设鸡有X只。那兔就有(8-X)只。 师:对,那根据什么数量关系你又能列出怎样的方程呢 生:汇报,根据鸡脚数+兔脚数=26只能列出方程2X+4(8-X)=26 根据26只脚-鸡脚数=兔脚数能列出26-2X=4(8-X) 根据26只脚-兔脚数=鸡脚数能列出26-4(8-X)=2X 师:同学们看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我们能列出这么多的方程,但是同学们要注意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找准数量关系。 师:除了这两种方法,假设法有运用的吗 生:汇报。 我们小组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板书:全看作鸡)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应有脚8×2= 16只,比实际少了26-16=10只,一只兔少算2只脚,列式为:4-2=2只,所以能算出共有兔10÷2=5只 鸡就有8-5=3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这位同学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结合算式进行明理。明确每一步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师:这种方法都明白了吗结合课件图画进行解释质疑。 师解释:刚才我们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课件图画上显示)那么笼子里共就应该有多少只脚 生:16只。 师:实际上笼子里有26只脚,怎么会少了10只脚呢(课件显示) 生: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 师:一共少算10只脚,每只兔子少算2只脚,所以有5只兔子,3只鸡了。 师: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鸡,你们会算了,要是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做兔,(师板书:全看作兔)又该怎样思考呢你能参照前面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做吗 生:试做。 师:刚才已经假设都是兔的同学,再按假设全是鸡的情形算一算。 生:练做。 师:谁来说说假设全是兔该怎么算 生: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应有脚8×4=32只,比实际多了32-26=6只。一只鸡多算2只脚,4-2=2只。就能算出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生说师板书计算过程。) 师:你们也都算上了吗师解释:要是都是兔的话,就有32只脚,而实际有26只脚,为什么会多出6只脚呢(课件示) 生:每只鸡多算2只脚。 师:一共多算6只脚,每只鸡算2只,所以有3只鸡,5只兔。 师:还有运用其他方法的吗 师:同学们看,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共找到几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三种)哪三种(列表法,方程法,假设法)你们能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吗 生汇报:列表法适合于数据小的问题,数据大了就不适用了。 方程法思路很简捷,但解方程比较麻烦。假设法,写起来简便,但思路很繁琐 师:那以后我们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就请你来解决那道数据较大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不同的算法。(学生边汇报边把计算方法展示在实物展台上)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想知道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示) 师:古人的办法很巧妙吧如果大家对这种解法感兴趣,课后可以再研究。 师:在一千五百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发明出这么的数学问题,一直流传到现在,他们还想出那么巧妙地解决办法,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用……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自主探索,找到了多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方程法和假设法应用得都比较广泛。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比如有些租船问题,钱币问题等。下节课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方程法假设法 解:设有兔X只,鸡就有2(8-X)只。全看作鸡 4X+2(8-X)=26 8×2=16(只) 2X+16=26 26-16=10(只) X=5 4-2=2(只) 8-5=3(只) 10÷2=5(只) 答:有5只兔,3只鸡。 8-5=3(只) 26-4X=2(8-X)全看作兔 26-2(8-X)=4X 8×4=32(只) 2X+4(8-X)=26 32-26=6(只) 26-2X=4(8-X) 4-2=2(只) 26-4(8-X)=2X 6÷2=3(只) 8-3=5(只)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教学目标:使同学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加深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课型:练习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判断下列分数哪些是真,假,带分数 [课件1] 2/3 8/5 13/24 35/2 23/18 156/7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课件2] 36/18 12/5 24/4 48/15 64/16 50/29 3,用分数表示商,能化成带分数的化成带分数。[课件3] 15÷16 35÷18 27÷29 132÷35 4,把下面的分数依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课件4] 2 7/8 3 26/7 31/7 22/8 25/9 5,填数。[课件5] 3=( )/8 7=( )/1 6=( )/12=18/( ) 9=( )/8 5=( )/7 4=4/( )=24/( ) 6,把下面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课件6] 2 4 8 7 12 二,综合练习 1,P105 .4 2,P105 .5 弄清楚0~1;1~2;2~3……都被平均分成了四份。 3,P106 .8 (1)提问:题中是要把什么数化成什么数 (2)板述: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局部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需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局部拿出1来进行改写。 4,P106 .11 提问:依题目要求,想想首先应确定哪个分数 为什么 三,全课总结,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对于分数的知识你还想掌握些什么 四,家作 P106 .6,7,9,10 板书设计: 整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互化练习 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分数局部是假分数的带分数,必需从整数中或原带分数的整数局部拿出1来进行改写。 3,分数的基本性质 活动三: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及正方体的棱长 61、师: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的框架,去掉长方体的一条棱,你还能想像出长方体的形状吗? 预设: 生:能! 师:再去一条棱呢? 生:也能! 师:如果让你再去掉一些棱,至少要剩下哪几条棱才能保证我们可以想像出原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生:留下连接在同一顶点的三条棱。 师追问:为什么? 生:从一个顶点引出的这三条棱决定着长方体的大小。 师:那你就给这三条棱起个名字吧! 生:长、宽、高。 出示透视图,标明长、宽、高。 2、揭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师:正方体长、宽、高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长。 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如果我们画一个圈,将圈中所有的图形称为长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如何表示。 活动四:自己动手围一个长方体 老师为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长方形的纸片,请大家动脑动手找出6个长方形纸片围成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 活动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7师: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从面、棱、顶点三个角度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 1、学生研究,教师指导研究。完成14页长方体的特点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2、学生交流展示 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组发现了长方体的哪些特征? 面: 6个 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把药盒的相对面剪下来,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测量出长和宽然后计算的。) 棱: 12条 可分为3组 相对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测量) 顶点:8个 3、对比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点,完成14页表格中正方体特点部分。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教学目标:使同学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课件1]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 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2)在下面的线段图上,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真分数 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假分数 [课件2] (3)揭示课题: 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课件3]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课件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一起的特点 [课件5] 3/3 5/5 10/5 15/5 提问:A,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P99 .例 3 : 把3/3,8/4化成整数。 板书: 3/3=33=1 提问:A,33表示什么 8/4=84=2 B,84表示什么 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2,9/3,4/4,12/6化成整数。 [课件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课件7] 24/4 25/5 72/4 54/6 100/25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课件8] (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6,分数a/b中,当a,b分别是什么数时,它为真分数 什么数时,它为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笼统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家作 P 101 .1,2,3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1/2,3/5,11/12 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例:5/3,8/8 假分数≥1.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同学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和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做好铺垫。 1,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课件1] 3/4 8/5 7/7 11/18 36/12 51/17 19/14 50/50 2,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课件2] 6/6 25/5 45/15 67/67 65/13 3,下面的假分数哪些能化成整数 哪些不能 [课件3] 16/4 9/2 18/18 23/7 35/12 4,揭示课题。 述:通过复习大家知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但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不能把假分数化成整数。那么,这样的假分数又能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呢 板书课题: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带分数的概念。 (1)分析:A,9/2可否看作是8/2和1/2合成的数 8/2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9/2是否可以写成4 B,4 中4是什么数 1/2是什么数 C,23/7可否看作是21/7和2/7合成的数呢 21/7化成整数是多少 那么,23/7是否可以写成3 D,3 中3是什么数 2/7是什么数 观察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的,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它们 归纳: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 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它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2,介绍带分数各局部的名称和读法。 板书: 4 读作:四又二分之一 整数局部 分数局部 3,教学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述:用上面实例中的方法化带分数比较麻烦,下面向同学们介绍一种简便方法。 (1)教学P100 .例 4 : 把6/5,8/3化成带分数 考虑: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通过计算来改写呢 板书: 6/5=6÷5=1 8/3=8÷3=2 ※ 下面的假分数哪些可以化成带分数 把它们化成带分数。[课件4] 7/3 8/2 15/5 9/4 13/13 11/6 30/11 (2)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 板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用分母去除分子,得到的商作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作带分数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不变。 B,比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什么一起点和不 同点 (一起点:都是用分母去除分子。不同点:商不同。一种无 余数,可以写成整数;一种有余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P100 .做一做 2,P101 .4 3,口答:3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P102 .6 5,P102 .7 6,P102 .8 7,P102 .9 四,全课总结,深化概念 提问:A,什么是真分数 什么是假分数 B,把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条件和方法是什么 强调: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五,家作 P102 .10,11,考虑题 板书设计: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当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可以写成整数 2/9=4 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教学过程: 10一、铺旧迎新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谁来说一说你心中的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 是不是任意的6个长方形就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长方体的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它。(板书课题)齐读一遍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从而欣赏图形所创造出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教师用课件演示: (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提问:观察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在交流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 (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绕着一点转动; (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教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 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情况? 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 新课讲授 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观察: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同桌互相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提问: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说明? 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第1课时旋转相对应的点到O点的距离都相等。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 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 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 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 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 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84页“做一做” 2、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9 12教学内容: 教科书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我有见解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 一、回顾圆的知识 圆:曲线图形 圆的组成:圆心、半径、直径 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直径、半径都有无数条。 圆的特点: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是否掌握圆的特征 二、回顾圆周长和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回忆圆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做自主练习6、8题 第6题是利用圆的知识解决自然现象中的数学问题,水波传送的距离就是圆的半径,水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 第8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能熟练地运用不同图形面积公式计算。学生口答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公式。关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四、做自主练习10、11题。 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交流 11题是实际操作并计算的题目。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体会两圆的半径比,周长比,直径比是相等的。学生口答:要求扩建后圆形花坛的周长与面积,需要先求出扩建后花坛直径。关注测量的方法正确。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练习 13不知不觉我们的课上到这就快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们通过练习来检测这节课的学习情况。 1、你能想像出与其相对应的长方体吗?(课件) ①长方体后面的面积是( ) ②长方体( )面的面积分别是24 ③长方体左右两个侧面的面积之和是( ) ④长方体棱长之和是(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4【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14。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1/4,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1/4,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1/4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1/4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说出前一个1/4是1个月饼的1/4,而后一个1/4是8个月饼的1/4。课件中随学生的回答在图形下出现相应的文字。 师:对。前一个1/4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1/4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1/4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课件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请分一分,并填空。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的含义。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学生操作后回答,如:我拿了10根小棒,把它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有2根小棒,这2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1/5。2份有4根小棒,这4根小棒是10根小棒的2/5??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生:这个分数表示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占这个图形的35。 师:把15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5份,其中的1份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生:1/5)其中的3份呢?(生:3/5)35是由多少个15组成的?(生:3个)所以,35的分数单位是1/5,35/里面有3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说一说:3/7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5/6,9/10呢?? 3?说生活中的分数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3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 三、课堂小结 (略) 四、课堂作业 1?第4页课堂活动第2题。 2?练习一第1,2,3,4题。 分数的意义 师: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认识了分数,你能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吗? 课件出示如下的题目: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月饼的(); (2)把一张手工纸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教学内容: 根据测量的有关内容,自行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会步测、目测等测量方法,了解光侧、影测、绳测等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2、 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4、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们大概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在进行测量前,我们要了解哪些测量知识呢?例如:测量工具、测量单位、测量对象、测量方法等等。 (学生提到了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使用尺子,记录测量结果的时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 二、活动程序 1、 准备活动:展示人们测量一些建筑物的课件。 2、 布置活动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的相关知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一个你想测量的对象,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测量。 测量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2)每小组要在活动卡片上做好记录。 3、提供给学生“实际测量活动”卡片 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9 16导学内容: 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4~7题 导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预习学案: 1、说一说等式的性质 2、解方程 12x=96x÷40=14x÷2.5=5 导学案: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教学例7 1、出示教学挂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题目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3、小军的成绩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4、接下来,请你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问题。(生独立解决,师巡视)指名上黑板。 5、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计算完结果后,你是怎样检验的? 课堂检测: 根据应用题的题意,在空格处列出方程 1.有两个工程队,第一队有46人,第二队有28人,从第一队调x人到第二队使两队人数相等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10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两队合作x天可以完成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汽车厂今年生产汽车16000辆,去年生产x辆,今年比去年生产的汽车增加1倍还多1000辆 列方程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小军的成绩-小刚的成绩=0.06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7信息社会已经到来,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本课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选择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学习材料,学生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后,在应用部分设置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练习题,以培养学生根据数据、图像分析事物并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初步学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2、能分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图像分析、判断、预测问题结果或趋势的能力。 3、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并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引入: 1、出示:条形统计图 (1)某电影院上月各类影片观众人数统计图 (2)新芽书苑20xx年3月第一星期故事书销售情况统计图 2、提问:你已知道了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 3、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统计图,你见过吗?出示:折线统计图。 (1) 上虞电影院20xx年(1~6)月观众人数统计图。 (2) 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二、展开: (一)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1、四人小组讨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2) 这两类统计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结合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归纳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从折线统计图上我们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吗?还能了解到什么? 4、结合课本进一步深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折线统计图的绘制。 1、� (1) 出示“我们的调查资料”。 (2) 想一想,哪几组数据用折线统计图绘制比较合适? (3) 请选择其中一组数据绘制。 (4)小组交流绘制情况,分析增减变化的情况,并 推断发展趋势。 (5)大组交流绘制情况,并纠错。 三、应用 1、出示:李X(住院)的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提问:看图后,你能推断出什么? 2、出示:百官镇一农户96~20xx年人均收入统计图。 思考:A、看图后你有什么感受?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对比练习: (1)出示:“吉祥鞋店20xx年凉鞋、棉鞋销售情况统计图”。 思考:A、两种鞋的销售趋势分别怎样? B、你有什么建议? (3) 出示:两家游泳衣专卖店的销售情况统计图。 B、猜猜为什么乐乐专卖店会有这样的销售现象 四、总结 你又有什么新收获?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五、课外作业 省略 |
上一篇:《《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第1课时(优秀19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